那些关于株冶和灯光球场的记忆 天天新消息
【资料图】
文/谢冰凌
一晃离开株洲冶炼厂(以下简称株冶)快十年了。昨天晨跑在风光带遇到一位老同事,聊了些别后多年的近况,又想起好多年前在株冶的点点滴滴。
记得在株冶的时候,逢周末休息,与家人朋友出去玩,最客气的一句话就是,“到市里去不?”这话现在听着有些别扭,似乎我们并不属于市区人。那时,我们眼中的“市里”,要不就是以株百为中心的中心广场四周,要不就是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商业区,华丽、金都的兴起还是后来的事,河西则更不用说,还是一片荒芜地。
那时,从北区化校搭1路公交车到火车站,单边要50分钟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路车还是两节车厢连接一体的通道车,一路“咣当咣当”行驶在建设路上,每个站点停靠都上一大拨人,挤得跟什么似的,要不是家中有远客来,要带他们去逛逛,或者逢年过节需去采购大件,一般情况下,难得起心动念跑一趟市里。因为,身在株冶实在是太方便了,什么都有。
确实什么都有。光学校就有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职校,那个年代,作为一名株冶子弟,从出生到成长,株冶这个大家庭几乎全包了。生活区有职工医院,职工食堂,还有职工澡堂,凭月票洗澡,大冬天澡堂里热气腾腾,丝毫不比宁乡温泉差;夏天来了有冰室,职工凭月票可领绿豆、牛奶冰棒;亲戚来了可住厂招待所,附近还有自己的小公园。生活区内还有牛奶场、武装部,喜欢阅读的可上图书馆、阅览室。同时,还有自己的广播电视台,采编制作一应俱全;还有自己的报社,《株冶报》每周一期,一二三四版,各版重心不一,是株冶人精神食粮的一大供给。另外,各大分厂还成立诗社,摄影协会,总厂工会每年不定期举办职工文化创作比赛,譬如绘画作品、手工编织、书法创作等。喜欢唱歌跳舞的,可去工人俱乐部的“新星歌舞厅”……还有什么?对了,喜欢体育锻炼的有足球场、篮球场,那是职工八小时外进行体育活动最好的场所,也是人气聚集最旺盛的地方。
参加工作后,第一次感受到灯光球场的魅力,就是在株冶的篮球场上,那可真是气派,不像小时候在医院大院,电工师傅临时用黄色的电线牵起的几盏电灯,眼前的球场是真正的灯光球场,钨灯闪亮,人声鼎沸。那时,一到夏天,厂总工会会组织各分厂进行篮球比赛,从初赛到决赛毫不含糊。那年代有一技之长的运动员,很受工厂领导高看一眼,因为赛事的荣誉直接关系到一个分厂的荣誉,可了不得!
当别的同事坚守一线苦干加巧干的时候,那些从各班组抽调的球员和候补队员,是不受班组考核的,考核他们的领导换成了球队队长。一旦分厂组织的球员名单下来,嗬,那些平日里穿着劳保服毫不起眼的同事,立马就有了神采,有了光环。他们如野马脱缰,至少十天半个月不必受工地尘烟怪味之苦,只管每天到蓝天白云下的篮球场报道即可。当然,如果比赛时你一直坐冷板凳没上场摸过球,也是要被人奚落耻笑的,但如果球队取得了好名次,那就另当别论,激动的观众甚至会把你视为英雄抛向天空,你也是当之无愧。
从十六强到八强、四强,直至冠亚军争夺赛,灯光球场就是夏天最耀眼的一道风景线。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绝不是个人之争,而是分厂与分厂的荣誉之争。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真正比拼起来了,哪还管得那么多。台上十位球员,神情专注紧张,裁判则肩负公平公正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分纰漏;台下“拉拉队”各自使出绝招,为队友们摇旗呐喊加油,更有从工会俱乐部借来红绸大鼓的,鼓声隆隆,一刻也不肯歇,总之一句话,球场上可能技不如人,但台下的气势可不能输。
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个热血澎湃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只可惜,由于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等原因,曾经什么都有的株冶已经关停搬迁,灯光球场日渐荒废,不复往日的容颜,似乎只是一眨眼,我也离开株冶好多年。只是,每到夏天,我都会想起那一片洋溢着激情与汗水的灯光球场,以及那一阵阵排山倒海式的欢呼和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