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这场“绿色之约”顺利闭幕 浙江分享了哪些经验成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兰天
【资料图】
贵州省宣 供图
7月9日下午,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闭幕。在8日的开幕式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家部委领导,以及国际组织、省市级干部、研究机构和绿色企业负责人共2500余人共赴“绿色之约”。整场盛会在三天内组织17场主题论坛,深入探讨当前的热点生态文明议题,其中浙江经验在多个论坛亮相。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主题论坛上,丽水市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潘惠健受邀分享了丽水瓯江山水源头山水工程的落地经验。据悉,该工程在2021年6月被列为国家“十四五”第一批工程,重点实施5大类60个子项目,总投资55.3亿元,经过两年推进已颇有成效。
如何概括工程的核心理念?“系统治理,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开展保护修复。”潘惠健总结道。以整治水系为例,在保持河道自然弯曲形态的前提下,工程对全市瓯江流域73条河道、374座堰坝开展生态化改造,突出河湖库水系连通、供鱼类洄游,削减堰坝坝高、在堰坝两侧预留缓坡,“我们强调用自然融合的方式,就连河道两岸铺设的砂石都是‘就地取材’的鹅卵石。”他说。
贵州省宣 供图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树”,这项系统环保工程,就从“田水山林”四个自然主体切入。两年来,丽水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完善稻鱼共生、林菇共育、茭鸭共生、茶羊共生、梯田共生等五大农业可持续利用模式,将缙云岩宕、遂昌金矿和景宁铁矿生态化修复为文旅新空间,创新实践层出不穷。
工程只是一个载体,丽水正在探索形成源头保护、系统修复全域治理的新机制。论坛上,潘惠健讲解了组织保障、资金平台、评估体系等开创性制度。工程汇聚自然资源、农业、林业、生态、水利、建设等多部门力量,在中央20亿元的资金支持下,地方财政出资占到60%以上,形成有效撬动。
论坛结束后,来自内蒙古、辽宁、宁夏、湖南等天南海北的干部们纷纷为丽水实践点赞。“他们说方案非常精细、做得好,希望下半年可以来丽水调研。”潘惠健高兴地说,工程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中期评估,明年上半年全面完工,“我们也希望向全国推广模式、打造中国样板,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共建人水和谐美丽中国”主题论坛上,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朱留沙分享了深化“千万工程”水利工作的经验:“20年来,我们以水为脉建设幸福河湖,以土为基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双下降’。”通过“千里江堤”“百项千亿”等河道和流域治理工程,浙江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由2003年的60%左右减少到9.5%,已建成省级美丽河湖585条、6100余公里,全面建成钱塘江、瓯江等八大主要江河绿色廊道。
贵州省宣 供图
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将惠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
“目前,浙江水土保持率达93.03%,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积极转换,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增添了新动能。”朱留沙说。
比如,以山区为重点系统治理水土流失,浙江在产茶大县建设生态茶园、在产竹大县修复竹园生态,配合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山区旅游配套工程,并以河流为载体打造生态休闲的骑行绿道、慢行步道、阳光草坪和体育场地等节点……治水保土已促进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
“我们不断迭代理念,从以前单纯的治水、治土到如今系统推进‘幸福水保乡村’建设,和自然保护、风景旅游、历史人文等要素资源融合起来,推进产业拥河拥山发展,拓展农村增收渠道。”朱留沙提到长兴县大荡漾工程,通过整治水域3000余亩、拓展周边旅游线路,今年1-5月已接待游客280万人次。
听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主题论坛,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陈云娟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宏伟的发言印象深刻:“李教授分享了在浙江调研的经历,并提出‘绿色共富’的理念,也就是建立在特别严格的生态保护前提上通过绿色发展而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贵州省宣 供图
现场,李宏伟回顾了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磐安县考察时的讲话,“磐安生态富县的路子是对的,生态是可以富县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她提出“绿色共富”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生态公共福利、代内代际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要向着“很高境界的富”努力。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的首创经验受到广泛认可。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曾贤刚教授表示,浙皖新安江千岛湖流域是国内最早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范例,近期两省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将绿色合作再升级。“十多年来,新安江模式已经大大提升流域下游的水质和水产品、文旅业等生态价值,开创了市场化、可持续的环保机制,并且以签署合同的方式保证稳定性和与时俱进,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出先行探索。”他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